查看原文
其他

荔湾故事丨为什么说,西关大屋是真正的宜居之地?



亲水荔湾


广州自古亲水,

“六脉皆通海,青山半入城”。

位处城西的荔湾,

属于广州城地势偏低且靠海那部分,

使其亲水亲得最彻底。

周边环境皆是水,

怎么让家庭的安居也亲水起来?

西关大屋应运而生了。


▲西关园林建筑,最早那些西关大屋都选择依水而建。



到了荔枝湾,却不去看西关大屋,那你还不算懂得欣赏荔湾人家。


衣食住行四件事,居住是现代社会堪称最耗费精力和财力的事。不要说蜗居一族了,哪怕是你真有了解决住房问题的经济能力,要让自己住得舒服又谈何容易!


▲荔枝湾涌边整饰一新的建筑。



[游荔枝湾,走进西关富商公馆]



周边环境皆是水,怎么让家庭的安居也亲水起来?西关大屋应运而生了。西关大屋,一般建筑面积有400平方米,用水磨青砖、花岗岩石脚建成,内部装饰以满州花窗为特色。最早那些西关大屋,都选择依水而建。今日荔湾涌边,或者说,荔枝湾涌边,游人仍可走进陈廉伯、陈廉仲兄弟的旧日公馆,一亲西关大屋之芳泽。


▲荔湾涌畔的洋行买办陈廉仲故居。




陈氏两兄弟,有个了不起的祖父,叫陈启沅。是他建起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,被誉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。据说陈启沅天生一对鹰眼,黑暗中能分辨五色,人称“鹰眼七”。年轻时他出国游历南洋各埠,潜心学习人家的缫丝技术,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回国后,在家乡南海县办起一间采用机器缫丝的缫丝厂。机器缫丝的巨大产能,很快把乡村里原先沿用的土丝挤出市场,大家于是争先仿效。以南海县为龙头的机缫,由此带动整个广州府的机缫产业,最旺时广州机缫几乎独占了欧洲大陆的市场。



富三代陈廉伯、陈廉仲没替陈启沅丢脸,两兄弟在金融业、纺织业和进出口业均做得很出色。事业上有头有脸,生活上当然不会亏待自己。陈氏兄弟所建,不是最早、最典型的西关大屋,却很能体现西关人家的宜居特质。两座大屋,比邻而建,背靠荔湾涌,各有一个临涌小码头。大屋建好之后,很快就成了全广州工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聚汇场所,时称“荔湾俱乐部”。



▲西关人家摆设。

▲西关大屋满洲窗和满洲玻璃装饰。



如今位处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4号的荔湾博物馆,则是在陈廉仲旧居基础上建成。这是一座带庭院的三层西洋式别墅建筑,有着仿罗马、希腊的柱式及拱门,又有由峰峦、岩洞、亭台、路桥组成的著名石山“风云际会”,石上有树,石下有池,池水通外边湖水。因为大屋是靠涌而建,主人可乘游艇从家中石山下的私家码头出发,一路沿荔湾各涌而行。



▲陈廉伯公馆与传统的西关大屋组合相约,只在外表的窗楣、栏栅装饰等与20世纪初引进的西方建筑相似。



[西关大屋“三件头”的来历]



最典型的西关大屋,当然少不了“三件头”。所谓“三件头”,是其独特的大门设计:外为矮脚双扇门,中为趟栊,外为大门,皆用坤甸木制成,既有利于空气在屋内的对流,又可阻隔外人的张望和进入。


脚门趟龙大木门,西关大屋门口的三件头。



说到“三件头”的设计初衷,民间一个说法比较有趣。明朝嘉靖年间,奸臣严蒿经过一轮作恶,终有一日被皇上发现。皇上圣心英明正欲严办,又难逆后党的说辞,最后下了个折衷决定将之贬往广州,御赐一个乞饭钵让他自谋生路。见钵如见圣旨,哪个见此敢不施舍饭菜?广州人的聪明才智自是得到了极大发挥,矮脚双扇门的设计,正好挡住屋内主人的视线。眼不见者,为干净。不见不知者不施舍,当然亦不罪。



严蒿有没有在广州饿死,正史野史都不曾记载。事实上,“三件头”的建造,是到了清朝同治、光绪年间才风行整个西关的。构成典型的西关大屋的,还有“三边过”,也就是“三间两廊”,即正间以厅堂为中心,从临街门廊、门官厅、轿厅(茶厅)、正厅(神厅)、头房(长辈房)、二厅(饭厅)和尾房,形成两边沿中轴线对称的布局。两旁偏间前部左边,为书房及小院,右边为偏厅和倒朝房(客房),俗称“书偏”。书偏中后部为卧室、楼梯间,最后为厨房。门厅右边一般都有雅致庭院,种上些花木,摆上些山石。当然,以水为财,少不了鱼池。


典型的西关大屋有“三间两廊”。



西关大屋是不用空调的,无论外边的世界多么闷热,内部的环境总是凉浸浸。“对外封闭,对内开放”八个字,道尽其建筑真谛。厅与厅之间,以天井相隔;大屋与大屋之间,则有青云巷相连。看似繁复的这些庭院、天井、敞口厅、青云巷、天窗、侧窗,还有可活动的屏风门、满洲窗,各有自己的角色功能,构成了一个非常流畅的通风系统。冬天不觉得冷,夏天又充满清凉感觉,这么舒适而且低碳的居住环境,今天已不多见了!

虽未曾住过,心向往之。


▲西关大屋青云巷。


▲西关大屋满洲窗。



那些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,今人已不容易见着。为挽救并保护西关大屋,1993年开始,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荔枝湾一带划为西关大屋保护区。现在,要看西关大屋也只能到荔枝湾来。不过,最典型那种,已经找不到了。




荔湾故事


一湾溪水绿,两岸荔枝红。


荔湾,是一个动人的故事,讲了两千多年。


荔湾故事,如涓涓细流,随千年花地到亲水荔湾,流淌过彰显“十三行”鼎盛商贸文化的时期,流淌过“白鹅潭”商圈变迁的岁月,流淌到走向世界仍保留西关风情的新时代,经久不息。


荔湾故事,保存了岭南文化特色的历史印记和风土人情,传播了一代代荔湾人的难忘回忆和民俗观念,雕刻了广府粤韵文化底蕴中奋发向上的荔湾精神。


荔湾故事好讲,粤剧童谣白话文道不尽,讲好荔湾故事,从《粤韵荔湾》到《商海荔湾》,从《千年花地》到《亲水荔湾》,我们每周不见不散。




【作者 饶原生】

【编辑 橙子鱼】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